猪牙皂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从久病入络角度分析虫类药在皮肤病的应
TUhjnbcbe - 2024/5/1 17:33:00
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 https://mjbk.familydoctor.com.cn/bjbdfyy_ks811/
清代的医学巨匠叶天士,深入钻研了《黄帝内经》中关于“络”的生理与病理知识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深化和拓展。他在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详细阐述了“络病”的病因、病机和治疗方法。他强调,病情初期,往往是由于气结在经络所致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久病必伤血,血伤则入络。络脉作为血液汇聚之处,久病之下,必然会出现瘀闭的情况。尤其对于那些经年累月的宿病,其病根多在于络脉。基于“久病入络”的理论,叶天士提出慢性顽固性皮肤疾病多与邪阻络脉、气血失调有关。他认为,这类疾病的治疗需要透过络脉,调和气血,以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在治疗这类疾病时,叶天士特别推崇虫类药的应用。他认为,昆虫、软体动物、环节动物、节肢动物等,无论是其整体、局部还是产物,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。这些虫类药,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,对于治疗疑难杂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治疗皮肤重症顽疾时,叶天士经常采用虫类药来透邪通络,以达到调和气血、治愈疾病的目的。这种治疗方法,不仅体现了叶天士深厚的医学造诣,也展现了他对中医药学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。

1“久病入络”理论与皮肤病证治《灵枢经·脉度》有言:“经脉为里,支而横着为络,络之别者为孙。”络,乃经之分支,经络运行之末,其易受全身气血之影响,寒、热、虚、实、瘀、滞皆能感触。慢性疾病,邪气久羁,每每伤及血络,故有“久病入络”之说。皮肤,乃一身之表,与络脉关系甚密。《素问·皮部论篇》亦云:“皮者脉之部也,邪客于皮则腠理开,开则邪入客于络脉。”“久病入络”之临床表现,多与瘀血的特点相似。络,为气血津液的共同通路,邪阻络脉,气血对皮肤的充养受阻,其临床表现岂止瘀血证所能涵盖?更有一系列特定的皮肤表现,诸如瘙痒、皮损肥厚、结节、斑块、肿块、窦道、瘢痕增生等,皆可由风湿寒热等邪气相搏侵袭皮毛、肌腠、络脉所致。血之细络为脉络,气之细络为气络。在脉络的末端,通过气机升降出入,气血津液精得以相互转化。虫类药,具有钻透捜剔之共性,能使气机宣通,血无凝着。其治疗络病的历史,可追溯至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,叶天士则承张仲景之学,更有创新发挥。对于沉病顽疾,凝痰败瘀之络脉病证,邪在半表半里,表皮、络脉、肌腠之间,非草本通络之品所能奏效。虫类药,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”,能“搜剔络中混处之邪”,历经千百次验证,疗效卓著。气血津液同防共治,方能治理络脉及皮肤病患。虫蚁类药,属于通络药中的佳品,“藉虫蚁血中搜逐,以攻通邪结”。其独特的作用机制,使其成为治疗络脉病证的得力之药,对于皮肤病的疗效更是显著。故在治疗络脉及皮肤病时,不妨多加运用虫类药,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。2虫类药的不同功效应用活血化瘀通络,这是中医的独特疗法,其原理在于利用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类药物的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的特性,以达到畅通气血经络,缓解病情的目的。张仲景的大黄?虫丸,正是这一理念的杰出代表,对于结节性红斑、瘢痕疙瘩、栓塞性脉管炎等病症,它能活血破瘀、通经消痞,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。另一方面,化痰祛风通络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。白僵蚕、露蜂房、蝉蜕等药物,具有祛风化痰通络的作用,对于皮肤上的“风湿疡”“蕴湿疡”等疾病,这些药物如春风化雨,能够化解病痛。白僵蚕,以其温性辛味,轻浮升阳的特性,擅长祛风化痰,消除黑皯,使人面色红润,更能消除各种疮疡瘢痕。对于那些病程日久,邪入皮肤络脉,化燥生风的“顽湿疡”等疾病,则需要使用走窜息风通络的药物。这些药物往往来源于体型较大,喜暗喜潮,昼伏夜出,爬走能力强的动物,如乌梢蛇、全蝎、穿山甲、蜈蚣等。它们具有强大的通络能力,能够深入病所,驱散病痛。而秦艽丸,作为皮肤科的常用方剂,其以秦艽为君药,重用乌梢蛇解毒通络,具有祛风清热、解毒燥湿、化瘀通络的全面功效。它特别适用于神经性皮炎、银屑病、扁平苔藓、瘙痒症等具有反复发作、迁延不愈、瘙痒明显、皮损肥厚粗糙等特点的皮肤病。全虫方则是治疗“顽湿疡”的主方,以全蝎为君药,辛散化湿,擅长搜剔经络中顽固风湿之邪。配合皂刺、猪牙皂等药物,既能息风止痒,又能托毒攻伐,对于顽固蕴久深在络脉之湿毒作痒具有显著疗效,主要用于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。最后,补益通络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。冬虫夏草,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,具有保肺益肾、补精髓、止血化痰的功效,对于疮疡后期、肉芽新生以及斑秃阴血不足等病症,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。综上所述,中医的活血化瘀通络、化痰祛风通络、走窜息风通络以及补益通络等理念和方法,各具特色,各有其用,共同构成了中医治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。3虫类药的生熟递进应用中药生熟异用的基本规律为生寒熟温、生清熟补、生峻熟缓、生降熟升、生行熟止等,另有炒炭存性并有止血作用,对于虫类药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穿山甲,因其能穿土石又能走水,穿山甲-皂刺联合应用可活血消癥、排脓溃坚、通行经络。治疗背痈合并败血症时,应用生穿山甲、生皂刺各二钱托里透脓清热解毒;治疗淋巴腺结核脓肿期,强调穿山甲、皂刺需炒用,以防克伐太过,耗伤正气;至破溃期,常用穿山甲炭、皂刺炭,取其透托之力,去其克伐之性,使之不致收口过早,而形成假愈合;治疗结核性窦道日久者,用益气养血药佐以穿山甲炭、皂刺炭,托毒透脓而不伤正。4“除湿”“治风”“化瘀”系列方“除湿”系列方,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,结合对经典的深入学习和对临床的专注探索,形成的独特皮肤湿病辨治体系。这一体系体现了中医对湿邪致病机理的深刻理解,以及对皮肤病治疗的独到见解。正如古人所言,“善治湿者,当能治皮肤病之半”,充分说明了除湿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重要性。疏风除湿汤,作为“除湿”系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用于治疗因六气之变引动蕴湿所致的病症。其立方之意,源于中医经典理论“在上者因而越之,在下者引而竭之”,旨在通过调整气机,使上部水肿得以消散。当湿邪久居体内,形成“湿痹”时,则需用搜风除湿汤。此方能入络搜风,破邪窠巢,将搏结藏匿的风湿邪气逐层托出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在内服经验方中,“治风三方”荆防方、麻黄方和全虫方,各具特色,疗效显著。荆防方以解散风热之邪为主,通过蝉蜕、僵蚕等药材的配伍,既能入气分透邪外出,又能入血分清热,从而增强疏风止痒消疹之力。麻黄方则具有开腠理、和血止痒的功效,主治慢性荨麻疹,通过僵蚕入血络散风湿之邪,达到治疗目的。全虫方则以全蝎为君药,擅长搜剔经络中顽固风湿之邪,对于病久入络之风湿顽疾疗效显著。对于瘀血阻滞脉络证的治疗,同样有一系列方药可供选择。轻剂用活血散瘀汤,中剂用活血逐瘀汤,重剂为逐血破瘀汤。这些方药的选用,都是根据络病之浅深、病程之短长来决定的。同时,在虫类药的使用上,也形成了自上而下、自飞虫至走虫、由气分到血分、从小到大、由少至多、由善至毒的阶梯应用规律。

总之,“除湿”系列方及“治风三方”等内服经验方,以及针对瘀血阻滞脉络证的系列方药,都是中医皮肤病治疗的宝贵财富。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医对皮肤病病因病机的深刻理解,也展示了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疗效。

5虫类药与辛散、补益药的配合应用叶天士在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明确指出:“病久入络,不易除根。”对于络病的各种证候,他提出了“通络”作为治疗络病的总原则。在通络的治疗策略中,辛香通络和辛温通络是两种重要的方法。辛香通络,如同春风拂面,轻轻驱散冬日的寒冷。它运用辛温且具有芳香走窜之性的药物,针对寒气入络或情志郁结导致的气血阻滞络脉。乳香和没药是常用的药物,乳香透窍以理气,没药化瘀以理血。当它们与虫类通络之品如白僵蚕搭配时,其效力倍增。例如,斩痒丹中的乳香、没药与白僵蚕的组合,如同勇士挥剑,斩断络脉中的风湿之邪,使瘙痒得以消除。而灭毒丹则利用白花蛇、金头蜈蚣、全虫、露蜂房与麝香的搭配,清血解毒搜风之力甚强,能直击顽湿、顽疮,使其无处藏身。辛温通络,则如同冬日里的暖阳,驱散阴霾,带来温暖。它用辛温药治疗由寒湿凝滞或阴寒内盛导致的气滞血瘀、脉络瘀阻之络病。人体经脉气血“喜温而恶寒”,辛温药如同暖阳,有散瘀血、达郁气、开坚结、祛寒邪之效。它助阳行阴、宣通经络,如同春风吹拂大地,使万物复苏。例如,回阳软坚汤中的白僵蚕与肉桂、白芥子、炮姜的搭配,如同阳光普照,驱散阴霾,使阴疽结节得以消散。而活血逐瘀汤中的白僵蚕与白芥子、乌药的组合,则如同春雨润物,使凝滞得以温化,逐瘀通络、软坚消癥的目的得以实现。5.2 虫类药与补益药搭配络虚者需以扶正通络为治疗大法,即所谓“大凡络虚,通补最宜”。此治法常用于久病缠绵,络脉受损,气血营卫失常,络道失养不荣之症。此类病症多表现为皮肤干燥、麻木、肥厚或萎缩等症状。在络虚的治疗中,补益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它们以补益人体物质亏损、增强人体活动机能为主要作用,具有益气、养血、滋阴、助阳等多种功效。当补益药与虫类药合用时,既能补络脉气血津液之虚,又能抑制虫类药燥烈之性,相得益彰。例如,地黄饮这一经典方剂,便以白僵蚕搭配生地黄、熟地黄、何首乌、玄参、当归等养血通络消风止痒的药物,共同治疗皮肤失养、络虚不荣之血燥型银屑病及瘾疹顽湿。这些药物的配合使用,既能养血润燥,又能通络止痒,使皮损得以消退,症状得以缓解。又如,淋巴腺结核溃后疮面肉芽淡红之症,常以冬虫夏草搭配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川芎等益气养血托毒之品进行治疗。这些药物共同发挥益气养血、托毒生肌的作用,促进疮面愈合,恢复肌肤的正常功能。然而,虫类药种类特殊,多属破气耗血伤阴之类,部分为有毒之品,且富含异种蛋白。因此,在临证应用时需特别谨慎,适当配以养血滋阴之品,以制其燥烈之性。同时,临床中运用虫类药应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前提,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,充分发挥各种虫类药的特色,以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。如此,则能更好地发挥虫类药在络虚治疗中的独特作用,为患者的康复贡献一份力量。注重继承中医经典,根植临床实践创新,建立了基于气血津液辨证的中医皮肤科特色辨证治疗体系。“络”是气血津液的共同通路,风湿寒热等邪气相搏侵袭皮毛肌腠,稽留络脉,致气血失和,形成剧烈瘙痒、肥厚苔藓化皮损,或肿块、窦道、瘢痕增生等顽固难愈之病变。将虫类药分类别、分梯度的应用形成了不同功效、不同强度的通络方药矩阵,指导了临床治疗的方药策略,解决了临床治疗的难点重点问题。同时,启发应用现代研究技术对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病理机制进行探索,以及开展虫类药在皮肤的药理作用机制相关研究。
1
查看完整版本: 从久病入络角度分析虫类药在皮肤病的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