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牙皂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天然洞窟洪崖寺
TUhjnbcbe - 2024/4/6 15:39:00

上午七点半,窗外的朝阳升起老高,我备好开水,下楼骑上自行车,前去游览南山底的洪崖寺。

大约9点半,骑到洪广路尽头山焦北环路十字路口,路人告我向北上了坡就是梁里村。村里路况不好,都是上坡,不能骑行;院落几乎都有椿树、花椒树,特别是枣树,大大小小的枣儿挂满枝头,不能不让人试一试举手可得的滋味,到出村口我选择了枝繁叶茂,枣红压枝的景色自拍留念;家户大多是平房,瓷砖贴壁,院墙规整,大门气派新潮,枣树、院畦上下勾陈,扬彩斗色。

半路上丁字口,立一块“道班”标牌,直走、右行都是柏油路,宽窄差不多。我知道,按山势走向,从地图上看,郭家节在前方,南山底在其西南。按以往出门经验,有岔路就问人,可是此地除了玉米、红薯苗以外,前后左右无车声人影。说来机缘巧合,菩萨从右边送来一位骑摩托的五六十岁的妇女,尚有十几米我就喊:“大姐,到郭家节怎么走?”“和前头走。”大姐没有停车,一闪而过。“那这边到哪里?”“南山底。”啊,南山底!大姐拐弯二三十米了,我感激地说:“幸亏碰上了你,不然就到郭家节了。”我没有听到大姐的回音。也许在她是平常的事情,不过,此时十一时左右,烈日高照,对汗流不止的我可就非同一般呀。

前面柏油路平坦,左上面秋作物,右面也然,转了两三个弯,遇一轿车,就看见了绿树遮掩的房屋,飞鸟、蟋蟀们竞叫……进村后,没有人影,忽然听见妇女叫喊,走上前,右边院子的平房前,一妇女和小孩,我大声问道:“大嫂,问一下,洪崖寺怎么走呀?”“顺路和前走,就能看见。”“谢谢!”前行,下坡处,一大娘拿着小杌子刚坐在树荫下。我又查问:“老人呀,洪崖寺在哪儿呀?”“和前头走就看见了,骑上走呀。”“一路上坡,走累了,骑不动了。”举目远望,两山间的一山头有一方形建筑,我猜测可能就是“洪崖寺”,距离远近可是说不准,因为远看山在前,远近可能就是八九里。路边枣树、椿树、榆钱树、桐树、花椒树交织在一起,一个岔路口的桐树上挂着“洪崖寺”铁皮牌,我自拍留影。洪崖寺就在南山底村东的霍山中,初名红岩寺,因其地貌岩石特征而名。该寺与石门峪的喝石庵东西相依。始建年代不详,民间有“先红崖后广胜”之说。我骑车上了一小坡,一户人家,没有院墙,一妇女在院里晒玉米。我问了洪崖寺,她说不远了。我说把车子放这儿了,意思是尊重和请照看一下。“哦”,妇人答道。走了不多远,是一块开阔地,南边是一米粗的大槐树,枝繁叶茂,一路上只此一颗,可谓南山底的标志;树下有七八块可以坐人的青石,三五米处是修整完好的一人多高的厕所;北边平房山墙上钉着一块“火车票代售点”蓝牌子。与大槐树相对的是一座坐北朝南、院门高大、围墙整齐的人家,而与之相邻是两家院墙塌毁,院门岌岌可危,院里有红枣、葱,另一家砖砌院门尚完好直立,前有皂茄树,门楣镶嵌有“自力更生”楷书的青石,一笔一划,清清楚楚,四边花纹也且完好;还有一家大门完好,红砖石结构,单檐歇山顶,陈旧双木门,旧铁锁,门楣镶青石,雕刻青色五角星,两侧饰以“≡”,中间“一”凸出,四边与前面“自力更生”门楣花纹一样;两门楣都是长方形,一长一短。这个地方空间不大,却有新中国70年的文化符号。一条黄狗当道而卧,瞅我,却没有吼叫,几只母鸡横过小路,想拍照,却赶不上它们的步子,眨眼走到了照壁后面。回看周边确有“悠然见南山”的画面,也不乏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自然美感。

烈日当头,我搽汗不止,手绢湿的滴水。一转弯处,一块长方约一米,厚二尺余的巨大赫石,我绕行细看,附近仅此一石,似乎是洪崖寺的“指路石”;其右是青山,左边一人高的平地上是玉米地,前边柏油路尽头是上坡,一辆摩托停在坡下,山路上两位男女下坡来。走近了,俩人中高个子,衣着得体,看不出热和累的体貌,打了声招呼,我上坡,他们走向摩托。上山路成了土路,好像才开挖过,左边是山,右边是沟崖,两三米宽,布满鸡蛋杏仁大小的各色碎块,不好行走。抬头一望,那个“方形”建筑清晰在前,依稀听得见唱经声音。二十来分钟吧,一块坪地展现在半山,五间水泥顶平房依山而建,坐北朝南,砖石结构,中间一间没按门窗,两边各两间,铝合金门窗,里面窗帘遮窗;房前铁架上遮盖黑遮阳网,右墙上钉一块一尺见方的金色牌,上书楷字“临汾市洪洞县洪崖寺”;房檐下悬挂一红色横幅,黄色语句“拥护共产党,爱国爱教——洪崖寺宣”;房内正中供奉“释迦牟尼佛”两侧墙壁悬挂诸佛镜框;供桌置一红香炉,桌下左侧是一“功德箱”;两边靠墙长条木桌上摞放着跪垫。留下拍照,继续上路,唱经声在此发出,萦绕山谷,与青山,与鸟语花香栉风沐雨,轻歌曼舞……

一个山回路转,耳畔眼前“流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”,而那个“方形”建筑竟是当道屹立,一身赫色,旁边坐一人,蓝天青山,左山右崖,鸟儿飞鸣。我未走近,那人起身离去。我几分钟走上“方形”建筑,其正面:下是青石垒砌的圆形基座,上是赫色砖石结构,中间有框无门;两侧各一圆形明窗,有口无窗;单檐、石棉瓦盖顶,檐下凹镶三字“

八仙庙”。左侧赫石台阶上开一木门,电线杆贴墙而立;下是卷洞,空空如也;右侧上下一间玉皇庙、一间冤王殿,木门皆锁,正对青山,临深沟而默然,静然。

“喝啥水?小叶还是大叶?”距我二十多米穿袈裟的师傅问道。我这才注意了他,高个子,青灰色裟衣。“洪崖寺”就在眼前,三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。山门内尚不知晓,听说洞内藏洞,神奇,幽深,奥妙。山门方形,亦褐色,砖石结构,顶围墙为梅花形花墙;左靠岩崖,右瞰深谷;路面清洁,无杂物,前一松柏,地卧小黄狗;楹联右曰:“悬崖鸿洞有佛道”,左曰:“峯聚莲台度众生”,右联侧悬挂一红框,黄字题曰:“洪崖寺修路募捐倡议书”。大门普通砖砌洞门,双开大木门,左墙张贴宗教宣传,右墙悬挂“有求必应”几幅还愿红三角旗。此时,师傅已泡好大叶茶,请我歇息。我说趁还有体力,先进香吧。小院不大,却是生活环境,干净,有序,盆花,枣树,门窗,历代名人题咏、铭记、碑刻于寺内墙壁院内,可谓清静,清静;进入第二个小院,空间更小,仍是院墙,门窗,接着是青石台阶,扶红墙拾级,十几级,尚未累腿脚,便到了石窟下,天然洞窟,主调碣色。主殿前红旗摇曳,大红灯笼十分耀眼。我依次礼佛大雄宝殿、观世音菩萨,接着从水陆殿右侧弯腰而上,进入后殿,从右到左是八仙殿、天关圣口书诸神殿等,雕梁画栋,彩饰逼真;窟顶三四米,褐色主调,正对青山峦梁,远眺蓝天白云,静听飞鸟清唱,虽说是中午,确实“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俱寂,但余钟磬音”。呵,群峰怀抱,山崖陡峭,殿宇隐于悬崖石洞,集险奇凌秀于一身,别有一番风光,罕见的自然人文景观!

寺前光绪二十七年()碑文记载:洪洞古县村人(后迁居苏堡村)陈子英,隐居于此,以精湛的医术和一颗济世为怀的心,深受四方百姓称赞。陈子英倡议重修红岩寺,众人便筹集资金,重新修葺一新,并于每年正月十六举行游百病庙会。《赵城县志》也有诗“红崖高接翠衡颠,别是人间一洞天,山径石凉疑有雨,古坛松老不知年,佛香细欲随流水,僧壁寒多带宿烟,悟得纱罗清净理,更从何处觅神仙,红崖春暮李呈香”,“遂壑朝岚重,春光冷欲秋,飞花连鸟落,细水带云流,练白山容老,崖红日色幽,东风留不住,冉冉过峰头”。相传洪崖子云游于此,曾题诗红崖壁“玉女源头放落花,九仙洞里奏仙笳,我来醉卧峰前月,餐书溪边紫玉芽”,洪崖子据传为黄帝之臣,名伶伦,帝尧时已三千岁,从而得知洪崖寺历史久远。

洪崖寺南近广胜,北连喝石,朝拱揖让,有宾主之家而与为周旋,与为附依者也。其崖临险幽径壑坚,岭迭起伏,树深荆丛,叶色缤纷,泉水清澈,汲甜可口,沿山岭曲径蜿蜒,时遇峭壁石蹬,途径悬桥而断路,一桥飞架,乃天造地设之奇观,也是避光修身的好去处,更是游人香客览胜之绝佳之境。

我向菩萨进香躬礼,祈福护佑,遂愿聚德。返身到入口,下台阶到前面贴身悬崖下,浏览崖天沟谷,意味难尽……返回山门,师傅已经备好茶水、西红柿、菜瓜,让我品尝,说菜瓜好吃么,茶水味咋样。我始而不明其意,他问我两三次,我才回过味来。哦,菜瓜有甜意,茶水有清香感。他接着说,这都是纯天然的,水是下面沟里的泉水,无污染,纯天然;西红柿是下面村民自己种的,施羊粪,不打药,不上化肥。原生态的,我边吃边喝,闲聊着。

“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办庙会,在你来时候看见的房子前。计划在沟底修路,到这下面砌台阶上来。你看那半山腰的小洞,还有个缸,听说是元朝大地震,把山移了造成的。以前这洞窟可大了。”“是的,那次地震,洪洞一带被夷为平地,现在的旧建筑基本都是明朝时候修建的。这一路路远,坡陡,很费劲。”我说。“你看墙上贴的修路公告。这里是太岳林区,让在沟里修,不破坏山上植被。”“师傅,听口音你是?”我问。“太原万柏林区的。”“高寿,六十多吧?”他让我猜了两次,我没有猜中。“八十二了。”“啊?”师傅身材颀长,华发,牙齿完好白皙,耳清目明,师傅身心了得呀!这与山外民众晨练三九,晚健三伏,春秋保健,冬夏食补理疗有天壤之别,抑或异曲同工之妙?

这时,一对青年男女走上来,师傅起身“阿弥陀佛”,请坐,吃果,喝茶,青年人婉言而谢,踏上了台阶。此时已是午后一时,正好一朋友来电,要事面见,我便稽首告谢师傅,一路下山……

山西省洪洞县第一中学杨志华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天然洞窟洪崖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