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牙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遥远的乡愁那个像风一样的女子,最后被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是怎得的 http://pf.39.net/xwdt/160320/4793729.html

《遥远的乡愁》之二十八

井台边的故事(二)

一个人的脚步再大,也永远无法丈量完脚下的道路。

因为,人生有限,道路无限。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多走一程,就时刻别停下脚步,别浪费分秒时间。

有时候想一想,人活一辈子,最重要的,是能获得心灵的愉悦。

平凡人的一生中,没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,活好每一天,守住每一天的好心情,远离每一次的坏情绪,让一颗心充实、丰盈、快乐、温柔。

真的,最好的人生意义,莫过于此。

1

农村的孩子早当家。

开始读书的时候,已经能帮着家里干很多活了。像去水井里打水之类的活,基本上就不用妈妈去了。

开始的时候,打不动一桶水,就打半桶。

在水井里打水,打一桶不容易;想故意打半桶,也同样不容易。

在摆动井绳的时候,等水桶“噗通”扣下去的时候,不等它完全沉入水中,就抓紧拉井绳,这样就能打半桶水上来。但两个半桶水打出来也有多有少,就将两个桶里的水匀得差不多,才晃晃悠悠地担着半挑水回去。

农村人依赖深水井吃水。深水井水质甘甜,烧出水来水锈还少,所以祖祖辈辈都悉心呵护着周围的深水井。

每间隔一两年,看井水水位下降,也有些浑浊了。村里的老人,就会召集附近的乡邻来“淘井”,这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,在周围乱跑、看热闹。

“淘井”时一般选择在旱季,大家先七手八脚地一气将井里的水用桶打出来倒掉。等井底基本上没水了,就可以开始“淘井”。

2

“淘井”最需要的是精装的年轻人,大家自告奋勇地坐在筐子里下到井底,用筐子和铁桶将井底的淤泥铲进去。

这时候,井口就要架上辘轳了,一帮人轮换着将一桶桶的泥水摇上来,尽量往远处倒。那些挖出来的淤泥,又黑又臭,一点点堆积在水井周围。

“淘井”是个体力活,间隔一会儿就要换人。每个壮汉坐筐子出井口的时候,都像个泥猴。

那些“泥猴”有些上来时,还会挑逗围在井边的孩子们,突然呲牙一笑,露出白白的牙齿吓唬孩子们。

大家齐心协力地忙完一天,才算是淘完了井。

孩子们小心地踩着井边的黑泥,再去井里探一下头,感觉里面好深啊,多看一眼就会有点眩晕的感觉。

“淘井”后,里面的“泉眼”就会出水更快。

第二天早上再看时,井水已经恢复到平时的位置。但这时候,井水还是有点浑浊,也不好吃,要沉淀一两天才变得甘甜起来。

井边淘出来的泥巴,等几天后晾干了,村里的老人还会招呼年轻人找地排车,拉去村外的壕沟里倒掉。

3

关于挑水吃,还听过一个久远的故事。

说有个相对偏僻的村子,有个外地嫁过来的女子,平时很干净。不但洗几件旧衣服要反复用胰子(方言:农村最早的肥皂)搓洗,搓洗完了还要反复用清水漂来漂去的,之后才晾晒上。

每次看着她洗几件衣服,邻居的一群娘们就“啧啧”感叹一番:“这小媳妇太干净了,洗几件衣服要浪费那么多水,好像挑水不费力气似的。”

对这些邻居的议论,那女子露出两排好看的牙齿,轻轻一笑,将辫子甩往脑后,拿起扁担就去挑水了。

说来也奇怪,女子每次挑水只将前面的一桶倒在水缸里;后面的一桶就留着洗衣服,或者倒掉不要了。

看她每次挑水都这样,就有乡邻问:“费劲巴拉地挑一桶水,咋就好好地倒掉一桶啊?”

女子开始不肯说,后来才说:“挑水时走在土路上,脚底板上的土会甩到后面的桶里,所以只要前面这桶干净水。”

“啧啧——”对她的回答,邻居们实在理解不了,只能以她爱干净为理由,接受了她这挑水只要一桶的习惯。

“真是公主身子丫鬟命!”一些多嘴的娘们,也私下这样嚼舌头。

4

若干年后,她养的4个儿子也一个个长大了,很出息。这让那女子很开心地炫耀了一阵子,摇杆挺得更直了。

后来,女子老年时,丈夫先逝,4个儿子都各自起了新房子,她就待在破旧的老房子里。

初时,女子也倔强,有生活能力时也不去求子女,子女们也视而不见。

再后来,女子逐渐不能自理了,儿子们也不去接她到各自的家里养老,只是打发孩子偶尔丢点吃的进去,连一众邻居们也看不下去了。但女子有一群的儿子都不管,邻居们也不好多说啥。

终于,有一天,女子的儿子齐刷刷地去了老人家,邻居们开始从墙头上伸头探脑地看,才知道女子已经死在自己的小屋了。

等她的几个儿子厚着脸皮请邻居们帮忙时,几个年长的邻居才进去,但一会儿就流着眼泪出来了……

“那叫一个悲惨啊!当年一挑水只要一桶的干净女子,要强了一辈子,到最后却窝窝囊囊地死在了自己的小屋里。屋里到处是屎尿,那女子披头散发地倒在屋里,饿到都吃自己的便溺了。不但身上味道难闻,连哪天死的都不知道。听说,还是今天有个儿子打发孩子去看看,孩子才到门口,就被熏得要吐,喊了几嗓子也没人答应,孩子才跑回去告诉了大人……”

听着年长的邻居这样说,一干乡亲唏嘘不已。

在农村,不赡养老人的事也时有发生;但像这种过分的现象,还是很少见。

虽然大家对女子的几个儿子心里也恨,但毕竟是乡里乡亲的,最后还是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。

5

后来,不知哪一天,村里开始出现了水压机。

用钻杆在院子里捣下去10多米深的洞,插上根塑料管就能压水吃了。

用水压井吃水,不用再辛苦着去深水井里挑水,劳动强度减少了很多;而且洗衣服啥的特方便,可以随意地用水。

夏天晚上干活回来,随便压点水,就可以冲洗下身上的汗渍,再也不用累得腰眼骨折了还去担水。所以,大家争相效仿;不几年,很多家庭都普及了水压井。

有一年,妈妈决心也在院子里打口水压井。

喊了打井的师傅,师傅带着钻头和几根两米左右的钻杆过来。妈妈买了10多米塑料管和一些棕布,邀请了邻居的几个年轻人,就按照打井人安排的,在院子里掘了一个坑,打水来倒在坑里。

打井人先将钻头插进水坑里,在钻杆上绑了两根十字架似的杠子,几个年轻人抱着杠子,就开始转着圈地往下使劲捣钻杆。等一节钻杆下去了,再拧上一根钻杆,继续往下捣。

这中间,还要有人不停地去井里挑水倒进水坑里,滋润着钻杆。

一直下到10多米的地方,打井人说差不多了,大家才气喘吁吁地停了手。

之后,将钻杆一节节地抽上来,打井人在塑料管的下端削了很多空洞,包上棕布,慢慢将塑料管子旋转着插下去。之后,在地面上排上砖块,架起井头,倒上引水,就开始使劲地压水,这个过程称为“洗井”。

洗井要持续好长时间,要尽量地从地下多抽水,将下面抽成一个大坑,才可以蓄积更多的地下水。

有时候,洗井时间短了,下面的水坑被坍塌下来的泥土堵住,这个井就白废了,要重新用钻杆再来捣一遍。实在不行了,还要重新换地方。

所以,洗井的时候都是轮流换人,不停地压水,很是累人。

6

开始时,压出来的都是浑浊的泥浆,有时泥浆出来的还不多,就要继续往打井的坑里继续灌水,稀释泥浆后才能继续压。压过一天后,水终于不那么浑浊了。

打井人说:“差不多了,这个井成了。这两天没事还是要多压,多洗一下。要是水混的话,多澄一阵子,也一样能吃。”

这样,终于有了自己的水压井,再也不用去深水井或者其他邻居家去压水吃了。

水压井方便是方便,但也有一个不好,就是冬天会使井头里剩余的水和水管露出地面的部分结冰。

到冬天的晚上,大家都要将水压井里的剩水放掉,否则第二天早上就冻住了,只好烧水来烫,或者找把麦秸来点着,在水井附近烤一下,还是很麻烦。

之后不久,水压井逐渐普及了,深水井终于没人用了。

再后来,就连扁担、井绳、钉钩之类的打水用具,也逐渐找不到了。

后来,农村里普遍通了电,有些人家开始用小电机抽水,合上电闸,地下水就“哗哗”地上来了。农村的吃水问题,也越来越轻松……

7

转过一个千年后,有次回到老家,看到水压井也没人用了。

堂叔说:“农村里早普及自来水了,现在拧开水龙头,水就‘哗哗’地来了,水质还好,谁还用水压井!”

问起村里的几口深水井,堂叔说:“那些深水井基本上都被填埋或者盖上了,怕孩子去玩时掉下去。”

那些滋润了祖祖辈辈农村人的深水井,在这个千年的尾巴上,终于也成为了历史。

乙未年夏秋之际,到福建的罗源县待过几个月,朋友的农场就建在群山环绕的一块空地上。

住的后面是青翠的竹林,有山泉水从竹林里渗出,日夜不停地从门前流过。

朋友在山泉的高处埋设了水管,打开水管,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就喷涌出来。

除了饮用外,就连洗脸淘菜、洗衣服和洗澡,都是用这样甘冽的山泉水,心里很觉得浪费。朋友说,这里的村民,基本上也都是用的山泉水;用不完的山泉水,也顺着河流流下去了。

有次到竹林里去,看到山间很细的流水慢慢往山下汇集。来挖竹笋的村民走累了,就掬一捧山泉水喝,之后洗洗脸,再去竹林深处寻觅竹笋。

甘冽的山泉水和老家的地下水比起来,是好喝多了。但是,站在竹林密布的山巅,遥望着故乡的方向,还是很怀念家里深水井的地下水。

生命里,我们需要演绎不同角色。

我们接触过许多人与事,不必以偏概全,无须凡事计较,要兼顾更知选择,要坚守更懂放弃,只有平衡身心,路才走得稳健,别待跌倒方惜站立。

因为,不是所有的疲惫,都要说出来;不是所有的眼泪,都要流出来。

汗水打湿了鬓角,才知生活的苦与累;泪水吞进了肚里,才懂没人能真帮你。做人不易,但永不说放弃;生活不易,更需要坚持的勇气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